美式场景之诡异就在于政治的不平等好像正奔跑在现实的前面。正如我们做目睹的那样,在这一点上,美国经济精英的地位,主要是有赖于薪酬,而不是资本收入。尽管如此,保守经济学的言论还在强调资本,为资本而鼓噪,而不是为劳动工人,即工作的创造者而欢呼。
如果反驳民粹主义的论调,要依靠对不平等做出虚假的表述,那么你应该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民粹主义者或许是正确的。
事实证明,拒绝帮助负债家庭非但不公平,而且也对经济极为不利。华尔街又回来了,整个美国却没有,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双重标准。
那些研究货币政策的人——学者、技术官僚和央行的职业银行家们——正得到越来越多资助,并不是来自于国家和学术机构,而是来自于非常富有的一小撮人。这些富人大部分是在金融市场里发财的。
简而言之,这个泡沫时代的主要教训是,如果金融产业不受束缚地任意行事,就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现在印度、巴西,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正在重新学习这个教训。
美国两个政党之一感染了一种几近病态的小气心里,一种对于“失败者”的鄙夷。如果你正好是个不走运的美国人,这些人非但不会帮你,或许还会踹你一脚。
在这样的社会中,普通公民只要努力工作,按规则行事,就能拥有维持体面生活的合理保障——唯一的方法就是构建一张强大的社会安全网。
如果有朝一日会发生个什么事,最终让美国民众重回充分就业。但是我禁不住回想起上一次美国遇到这种局面,那次发生的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几年时间过去,美国的经济仍然萎靡不振,其根本原因在于太多的决策者毫无头绪,他们忘记了自己最紧迫的任务是创造就业岗位,现在,连美联储也同流合污了。
如果华盛顿逆转其破坏性的预算削减政策,如果美联储能展示出当年独立经济学家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的“罗斯福般的决心”,我们就会很快发现,这种大规模的长期失业现象其实并不是常态,也并不是必要的。
对于21世纪的美国垄断租金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垄断租金这种收益并不反映投资回报,而是反映市场支配地位的价值。有时候这种支配地位似乎是应得的,有时候则不是。但无论怎样,垄断租金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反映了利润与生产环节之间新的脱节现象,或许也是经济持续低迷的一个原因。
邦迪在属于邻居的土地上放牛,但又拒绝为此付钱。那么,这显然属于盗窃行为,而在别人试图阻止盗窃的时候挥舞枪支,就变成持械抢劫。本案中公众为土地拥有者的事实,不应带来任何差别。
“‘挽救银行从业者,就挽救了全世界’——也就是说,恢复了金融体系的信心,经济繁荣就会随之而来。政府采取的行动的确已经恢复了金融信心。不幸的是,我们依然在等待许诺中的经济繁荣。”
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1%”所主宰的第二个“镀金时代”。“1%”以及人数比“1%”还要少的人的收入,才是日渐严重的不平等的真正大故事。因此,看似夸张的“第二个镀金时代”的说法实则毫不夸张,这在美国表现的尤其如此。
这是三个钱坑的故事,也是货币退化的故事——很多人都有这种奇怪的决心,想把时钟往回拨几个世纪,回到很多进步发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