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正试图预测哪个国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卷入内部政治危机。而据美国杂志《国家利益》报道,哈萨克斯坦离“禁区”只有一步之遥。
自二战以来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了多少次类似于“9·11”恐怖事件的灾难性袭击?总体来看,有2000万至3000万的人在美国参与的世界各地的各种战争和冲突中丧生,有37个国家因美国的行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教区会议取消了一份1686年命令,规定基辅都主教区将不再由莫斯科大牧首管辖,这意味着乌克兰的东正教会将获得自主地位。此事让莫斯科教会异常恼火,不惜与君士坦丁堡教会断绝关系。而乌克兰方面却为之雀跃。
俄罗斯评论家将沙特记者失踪案与间谍斯克里帕尔毒杀案关联起来,认为事件背后有更大的一盘棋。沙特记者失踪并非因其批评沙特政府,而是因其掌握了太多美国的秘密。
政治学博士,“信息特种部队协会”负责人伊戈尔·帕纳林教授认为,前俄罗斯间谍斯克里帕尔中毒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虚假信息作为武器,用于对俄混合战争。
普京的支持率急转直下,从今年5月的76%,降至9月底的36.8%。而据专家预测,民众对普京的支持率还会持续下降。
美国千方百计阻挠印度和土耳其等国购买俄军备的背后还有现实的经济原因:美国的F-35战机可能还不具备高战术和技术性能,而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则是强有力的装备。俄的S-400卖得多了,美的F-35还有市场吗?
不管是波罗申科的做作和夸夸其谈,还是记者的无知和漫不经心,都不应是关注的重点,观众最应该感兴趣的问题是,波罗申科是如何做到自己在国内支持率低达5%的情况下还表现得如此自信的?
特朗普发言背后是这样一条逻辑: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制造敌人-绑架盟友。
“今日俄罗斯”得到了美国于欧洲军事基建计划的详细资料且第一时间予以披露。通过资料我们发现,美国不仅欲在欧洲恢复和加强军事设施,而且还要设立中情局机构。
从今年3月份始由于俄共推选“红色资本家”格鲁季宁出战俄总统大选而导致的俄共内部及外部纷起的质疑声又喧嚣了起来。俄共是否面临着分裂和名誉扫地呢?让我们还是从那位“红色资本家”谈起吧。
我们有理由推测普京的想法并没有让安倍震惊。可能安倍指望日本社会中希望与西方邻国形成互利关系的诉求能逐渐超过复仇情绪。又或许控制远东地区近七十年的“杜勒斯诅咒”正日渐失去魔力?
以色列与俄罗斯之间的战机纠葛还在进行中,现时的以色列急于解释与澄清,当下的俄罗斯忙于追责与批判。针对此次以色列近乎鲁莽嬉纵地致使俄机毁兵亡之事件,俄人纷纷用一词以论之——“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