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随笔的发端在于对日本最受争议的政治家小泽一郎政治生涯的思考,但或许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与特殊经历外,探讨他的经历所映射的日本保守政治的轨迹,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近日,作为已经正式宣布“政界引退”、被网民戏谑为“无业的六十五岁男子”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却在以个人身份访华,因一番“两国存在主权纷争是事实,中日双方有必要坦诚正视问题……
2012年10月下旬,宁波PX项目抗议事件轰动网络,而在此之前数年,“PX”这个词也曾与厦门和大连的群众集体抗议行动联系在一起。从各地此起彼伏的抗议事件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对化工项目的抵制成为中国环保运动中的主角,而“PX”则成为代表性的符号。
日本的3•11大地震距今已两年,围绕着地震的持久“重建”却仍然是个新闻热点,就像刚开了个头一样。在日本国内,行政的低效和大企业的社会问题缺失备受诟病,而站在我们中国人的立场,对中日两国大地震重建进程的比较也构成了一个热烈的话题,进而又形成对两国整个政治社会的比较。
“散步”看上去很有效,但实际上却把一个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或者说,次政治问题——硬生生地变成一个纯正的政治问题,看上去“停建”是“社会”的强烈要求,实际问题的处理却是依照“政治”的逻辑。
喧闹一周的江门反核事件最终以政府宣布取消中核集团鹤山龙湾工业园核燃料厂项目为终结。抛开民众的“环保”诉求,从程序上来讲,江门市这次的操作并没有大的漏洞。
他是漫画家,动画监督,左翼知识分子,因为批判苏联而宣布放弃马克思主义,但是所有人还是把做社他当会主义者;今年他出了最后的一部作品,写了一篇拥护和平宪法的文章。宫崎骏的谢幕并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因为这个时代早已终结。
这是一个有着不幸——大概算吧——身世、超强能力和正义感的大银行中层干部,联合各种在生意中被压迫——基本算吧——的群体,与银行高层和国家权力斗智斗勇并最终胜利的故事。
今天,日本新保守主义者以应对经济和社会危机为借口,建构了一套积极修宪的路线。但是,作为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形式完备的国家,最终能否修宪的关键依然要回归社会,取决于基础的“国民合意”和市民社会的“护宪运动”
当年小泉纯一郎全面展开新保守主义政策,唱出“小政府”时,就有冷笑话云,“所谓小政府,就是只有小泉一个人的政府”。冷笑话归冷笑话,从小泉到安倍的首相权力强化,无疑是一个事实,而12月26日,安倍旁若无人的靖国神社参拜,就是布告这一事实的仪式。
在被右翼骂了60多年“日奸”之后,“日本广播协会”(NHK)——似乎真的是第一次——得到了我国媒体和群众的集中关注,却是以一个“站在保守右倾政府一边”的形象,何其令人哭笑不得。
起风了》是2013年日本的票房冠军,是名声在外的左派文化人士宫崎骏最后的动画作品。作为一个中国籍宅,我在实际观赏之前看过各种评论简介和网络争吵,只听说作品传递了无比温情脉脉政治正确的主题——“残酷的战争摧毁一个飞机爱好者的梦想”,以及“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