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衰落、终结、消亡、破产、“超卖”,学界已说了很多。今年以来,关于民粹主义Populism的兴起和泛滥,也成为了舆论的热点话题。显然,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共生关系,但又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民粹主义近年来的兴起,到底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最后终结、寿终正寝?还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死而不僵甚或死而复活?这是个问题。
真正的事实,还在大多数中国媒体人的视野之外,与人们的想象很可能正好相反——对伊拉克实施“文化灭绝”、清除和毁灭其古文物这个事,IS未必想做,也未必做得到,但美国人肯定是做了,而且也做到了。
真正的事实,还在大多数中国媒体人的视野之外,与人们的想象很可能正好相反——对伊拉克实施“文化灭绝”、清除和毁灭其古文物这个事,IS未必想做,也未必做得到,但美国人肯定是做了,而且也做到了。
即使面前难题如山,只要改革在大步前行,高速前行,就一定胜利在望。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以政治自主性为保障的全面深化改革。若从这个角度进行横向比较,“习式改革”对于整个世界都有正面的示范效应。
俄罗斯从来都是一个历史的存在,有着自己的长时段历史周期,政治上的攻击、经济上的制裁、外交上的孤立,可以在一时一事上起到一些干扰作用,但不大可能改变大局。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的命运感、内在的紧张、大无畏的抗争,都是深植于千年历史中的东西,不会轻易屈从于外力。
根本的问题,当然在他们自身。世人见证,50天来占中示威者拼命在演戏,但却一直苦于无法入戏。他们想要扮成“民主法治”的启蒙者,演出来的却是反民主的强奸民意、反法治的违法抗法;想要扮成“拯救香港”的救世主,演出来的却是经济的重创、民生的涂炭、香港整体形象的跌落;想要扮成“爱与和平”的抗命人,演出来的却是机关算尽、另有图谋的政治打手……
南海风云再起,中国在东盟峰会之前对越南和菲律宾同时显示强硬。历史轨道与现实棋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南中国海。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的博弈,能不能各得其所走出一个和平、避免冲突的新模式,将在这里得到检验。
没有历史的国家,当然不知历史为何物,告诉美国人2500年前中国的什么人对他此前2500年的中国历史有过什么总结,有点属于智力挑衅。
南中国海所以冲突频频,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恰是因为这个地区集中体现了新形势带来的新冲击。“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习式外交,既带有习近平的个人风格,也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大国”独特的国际行为模式。
围绕钓鱼岛的紧张局势,日本方面舆论情况如何,一时难以了解得很清楚。中国民间保钓人士登岛当日正值日本的8.15终战纪念日,又正逢韩国方面对独岛主权的高调宣示,历史与现实的多重纠缠,日本人的复杂情绪不难想象。
读了关于博鳌论坛“政府与市场-新环境•新思考”分论坛嘉宾发言的报道。总的感觉是,如果大家总是被初等问题和幼稚见解拖着走的话,实在是浪费时间。办这个论坛要花不少钱,嘉宾们从世界各地赶来与会也要花不少时间,结果来到会场后,还是不得不和中国某些经济学家们在教科书水平上讨论关于市场中国企的功能和政府的作用,成本也太高了。
“两会”闭幕,中国顺利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代际交接传递,新一代领导人走马上任。世界范围内的反应,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最保守的预测,也会承认中国还将继续上升;就算是那个流传很广、语惊天下的“希拉里预言”,也把中国的衰落放在了20年之后。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成功,已得到世界之公认。世人也普遍相信中国还将继续成功。如果在未来一二十年内中国顺利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一系列目标,中国的成功还将被视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胜利。
最近,茅于轼先生惹人关注,由于观点越来越离谱,他的演讲也遭遇越来越多的抗议。抗议者多是被称为“左派”和“鹰派”的人士,他们痛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怀念毛泽东时代。支持茅先生的人则称赞他坚持己见、大胆敢言、不向反对派妥协。这令人想起了当年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坚持斗争的共产党。
本周,日本二战后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2.7万吨的准航母下水。新舰沿用了旧日本帝国海军主力舰舰名“出云”,下水仪式在旧日本帝国军歌《军舰进行曲》中进行,舰艏处一面旧日本帝国时期的“旭日旗”迎风飘扬,这些都是明白无误的宣示:无论世界怎么看,中韩怎么说,日本仍自顾自地加紧旧日本帝国的复活。